香港亚洲时报在线4月18日文章,原题:中印的武器大竞赛 中印均怀抱成为亚洲大国的雄心。两国拥有亚洲最大、第二大的军队,都有庞大国防工业。武器国产都与民族主义密切相连。采购自别国的装备无法拿来展示,因为这关乎国家自豪感。所以,要尽快实现先进武器国产化。
自然,两国都十分重视发展庞大的国内军工业,采取了相似路线:制造从小型武器到核武器的一切军备。两国都建立大型军工研发基地,都寄希望于政府所有和运营的企业。无怪乎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印军工业均存在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技术不足的问题。新德里和北京均对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进行深远改革,但国防工业仍深陷保护主义。
公平地讲,从上世纪90年代末或本世纪初起,中印均进行了改革,欲打造各自的现代化军工综合体。有意思的是,在将市场经济理念引入方面,共产中国比民主印度进步更大。
中国在国防项目方面更具竞争力;其国防工业对私有资本开放更多;中国实施促进军民一体化并利用本土商用高技术的计划;努力使国内武器制造商更积极地响应主要客户(解放军)的需要。此外,中国在推动本土军事研发、获取全球先进水平的技术和武器系统方面也成功得多,解放军在武器采购上实现了更大自给。军工业水平改善使中国成为一支更加不容小觑的强大力量。
而印度国防工业似乎仍深陷政府主导的窠臼。在自由市场为主的经济推动下,印度其他行业竞相进入21世纪,国防工业却仍停留在保护主义的过去。
当然,中国的国防改革仍有长路要走。相比西方,其军工业仍高度集中化。但与印度比起来,它代表了效率和先进。在争取成为亚洲大国的竞赛中,中国遥遥领先,很重要的原因是解放军装备日益现代并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