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新苏黎世报》网站8月23日刊文称,中国如今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比本世纪初大将近10倍。当时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额约为410亿美元。2016年这一数字已达4522亿美元,占东盟国家外贸总额的16.1%,中国继续成为东盟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中国从亚洲金融危机结束后,稳固了作为东南亚国家重要经贸伙伴的地位。不过,有些根本上的东西发生了改变:以前东南亚国家着魔般注视美国的经济发展,如今却将目光更多投向中国。
外交舞台上也发生了一些事情。东盟国家政府越来越明显地寻求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维持平衡。一些人——比如菲律宾的杜特尔特——对此高调表态。而诸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政治家则持观望态度并保持中立。缅甸和印度尼西亚也属于后者,出于历史原因,它们也会将印度纳入考量。
“敌人开阖,必亟入之。”这是《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后,中国并没有耽搁太久。北京发起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面向从印度、韩国直至澳大利亚的区域。在一定程度上,中国一夜之间就毫不费力地获得了该地区的自由贸易代言人身份。
文章称,中国的经济魅力攻势——它也借此向东盟国家承诺未来的经济繁荣——远达湄公河流域、东南亚诸岛和安达曼海以外。
延伸阅读
中美在东盟角力美国为何落败?俄媒:东盟做出聪明抉择
俄新社8月8日称,在亚洲最重要的年度外交平台上,北京与华盛顿经年不变,一直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它们在所谓的“东盟周”上相互角力,今年亦不例外,只是主场变作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而已。
在“东盟周”期间,东盟10国外长先是内部开会,彼此达成共识,而后出席各类会议、论坛和对话,倾听非本地区伙伴国如北京、华盛顿、莫斯科等逐一或是共同阐述观点与看法。上述程序相当重要,因为东盟借此对外表明,东南亚国家民众才是地区之主,而其他国家只是应邀而来的宾客。
此次马尼拉“东盟周”的主角非中国外长王毅莫属。王毅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都谈到了两国联合提出的“双暂停”倡议,即朝鲜暂停所有核导开发活动,美韩暂停针对朝鲜的大规模联合军演。
反观美国,跟过去一样,除了在冲突时给予笼统的支持(并非直接参与),它无法向东盟国家提供什么。然而,中国在此期间已跃升为东盟的第二大经济伙伴,排名第一的也不是美国,而是东盟内部的贸易。马尼拉当然是中国外交的胜利,这与东盟机制的特殊之处不无关系,即一国可以阻挠其他9国的决定获得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