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机:歼5交付,2016年,歼20战机交付,一款完全由中国人自已研制的五代机,中国航空工业仅仅花费了60年时间,由门外汉到世界一流的转变!如今回顾起来,整个过程真是:一步一个脚印,歼5为起点,歼6为积累,歼七为由仿制向模仿转变,歼七的技术谈不上先进,源于米格21——一款上世纪50年代的产品,我们费时费力的翻新这样一款老式战机,先后研发了多个型号,前后变化相当大,其中的歼七E也许为最默默无闻的型号。
歼七C——歼10的前奏
上世纪80年代被,中国刚刚弄明白歼七的技术,开始批量生产歼——7Ⅱ,及其外贸型:歼七M,同时又按新机研制的方式,搞了歼——7Ⅲ,虽看它生产极少,却是歼10研发前的热身活动。
几乎在歼10研制开始的同时,歼七E上马,由于问世晚,被歼10的光辉所掩盖了,却是在技术发展上不可缺少的一个型号。按歼——7E总设计师陆英育的说法,该机研制时,以F16A为目标,我们针对一款经典三代机,只是改进一款二代机,要求:格斗能力不亚于F16A,一个让人不敢相信的决定!
歼七E
为了完全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国科研人员费尽了心思,一再挖掘歼——7Ⅱ型的设计潜力。为了能在机动性上与F16A比,创造性地把原三角机翼改为双三角机翼,并装有前后缘机动襟翼,同时,换装了WP——13F发动机,使推力增大10%,不仅起飞降落距离大为缩短,机动性也提高许多。最大爬升率接近歼8——和F——14,达195米/秒,提高24%,水平加速时间略减,作战推重比约0。97,超过了歼——8Ⅱ,最大负荷8g。最大转弯角速度约22度/秒,提高了近50%,低空稳定盘旋角速度约14度/秒,与F——16A基本相当,失速速度约200公里左右,空战翼负荷低于300公斤/平方米,令其在瞬时盘旋性能上,对F16A占有优势。
歼七系列一直被认为是腿短的飞机,故而想方设法增加航程,内部采用整体结构油箱,整个机翼内部可装载油料,并取消左翼根部的机炮,从而增加载油量,再原来重力加油改为压力加油方式,从而使其最大航程增加47%,达到22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