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长零新闻网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军事新闻 >

军事新闻

美报告点评中国海军 重点关注航母发展和南海问题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8-06-12 14:08:49

 近年来,中国海军取得建设成就,航空母舰、大型驱护舰、新型潜艇、第三代战机等新型主战装备陆续入列服役,海空兵力活动范围日益拓展,一度让英法俄等传统海军大国相形见绌。


胜负干戈似局棋:中途岛大海战76年看未来的中美海军1/24查看原图图集模式
5月27日,美国安提坦号导弹巡洋舰、希金斯号导弹驱逐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擅自进入中国西沙群岛领海。中国军队当即行动,派遣舰机依法对美舰进行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中国外交部、国防部在3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也都针对此问题对美表达了强硬的立场。一时间,中美在南海方向上的对抗又成为了军迷讨论的热点。适逢76年前的今天,在1942年6月4日,美日中途岛海战爆发。在这场海战中兵力劣势的美国海军以辉煌的战果大胜占兵力优势、主动进攻的日本海军。那么76年前的这场中途岛海战对今天同样在兵力上居于劣势的中国海军来讲有何启示?我们能否学习当年美军的经验“师夷长技以制夷”?本期《出鞘》我们就来聊聊中美海军的话题。(查看完整内容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


这些举世瞩目成就,不仅令国内军迷非常振奋,也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而身为全球海军第一强国的美国,必然会对快速成长壮大的中国海军投来格外关注的目光。


▲800吨“打遍天下”(独缺舰空导弹)的俄罗斯海军新锐22800型台风号护卫舰

  美国国会200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规定,国防部长应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今与未来的军事战略问题每年向国会提交报告,内容“应针对人民解放军在今后20年中,军事技术发展的现况与未来可能的走向,以及中国国家总体战略、安全战略、军事战略,以及武装力量结构与建设运用原则与可能的发展趋势”。

  在2000年到2009年间,该报告正式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年度报告》,从2010年开始,变成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的军事和安全发展》(The Military Power of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国内进行引述时,一般称为美国的“中国军力报告”或“对华军力报告”。

  这里,不妨选取近五年(2012-2017年)的中国军力报告进行一下简单地归纳分析,看看美国政府的眼中,中国海军到底发展建设到了何种地步。


▲美国国防部官网2017年6月6日报道截图

  五年来,中国军力报告篇幅越来越长(由2012年版的52页逐年增加到了2017年版的106页),而且与中国海军相关内容的比例也在不断地提高,几乎已经占据了篇幅的三分之一(2017年版)。具体来看,这五年的军力报告有关中国海军的内容比例越来越高,但行文结构却显得越来越杂乱无序,颇有一种“这问题太复杂,想到哪说到哪”的感觉。

  在此,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这些报告的内容,可以大致将其中有关中国海军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五类力量、四种能力、两大热点”。

  对于中国海军力量发展建设情况的总体看法,体现于2012年版报告中——中国海军发展重点是增强防空和反水面作战能力,同步发展“可信的”海基核威慑能力。因此,兵力建设的重点是列装更多的攻击型潜艇、多功能水面作战船艇和第四代战斗机。


对五年来年该报告的内容进行综合,对中国海军发展情况的介绍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五类:

  第一,对海侦察监视力量体系。

  2012年报告指出,中国海军正在发展改进其天波/地波超视距雷达的威力和效能,结合预警机、无人机和其它侦察监视装备,能够有效地对西太平洋海域海空目标实施侦察监视行动。在此体系基础上,对海侦察卫星系统能够在更远的海区对海空目标实施侦察定位。

  第二,水面作战舰艇兵力。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海军正在以现代化水平更高的多功能作战舰船构成的精干兵力,取代以往由大量功能单一舰艇组成的水面力量。同时,中国海军需要更多能够用于对常规军事行动和人道主义救援和灾难救助任务的舰船,如大型医院船等。中国海军主要水面作战舰艇的规模数量已经位居亚洲第一,而且相较于2000年前后的情况,其防空、反舰和反潜武器先进程度已经大幅提高。

  2008年以来,中国海军“强势”推进以大中型导弹驱逐舰和导弹护卫舰为主的造舰计划,使水面作战力量的防空作战能力得以明显提高,具备了脱离岸基航空兵的防空掩护范围进行活动的能力。在近海作战水面舰艇兵力建设方面,中国海军的建设重点是突出反潜作战能力的轻型护卫舰。


▲美国海军情报局制作的2015年版中国海军及海上执法部门舰船识别图,不可谓不精心

  第三,(攻击型)潜艇兵力。

  中国海军对于潜艇兵力的现代化建设极为重视,目前其主力依然是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常规柴电(AIP系统)攻击型潜艇,但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的规模数量正在不断扩大。远程潜射反舰导弹,已经逐渐成为这些攻击型潜艇的主要作战手段。今后十年,新型攻击型潜艇和潜射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的入列服役,将使中国海军具备隐蔽性更强的对陆上目标打击手段。

  第四,岸基航空兵建设。

  2015版报告,首次将中国海军航空兵与中国空军兵力合并进行介绍。其中,对海军岸基航空兵不断增强的远程打击能力、海空活动能力和前置部署能力进行了强调,同时指出,大批海军特种任务机和无人机服役部署之后,使得中国海军整体上对于重点海域的情报、侦察和监视(ISR)能力得以大幅提高。


▲抵近日本海活动的中国海军岸基航空兵

  第五,两栖作战力量建设。

  报告认为,近年来中国海军的两栖作战力量规模和结构在总体上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状态。随着老旧登陆舰艇陆续到寿退役,今后很可能仍然继续以大型船坞登陆舰和大中型气垫船为建设重点,增强对海军陆战队人员装备的成建制投送能力。而且此类两栖作战舰船,也能够加强中国海军的人道主义救援和反海盗行动能力。另外,报告中也曾提到,全通甲板船型的新型“(直升机)两栖攻击舰”,也有可能在十年内开工建造。


▲稳步发展的两栖作战力量

  在这些报告中,对中国海军“四类能力”进行了重点评述:

  第一,海上“反介入/区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A2/AD)”能力。

  这种由美方定义而且不断提起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大致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必要的时候把个别“爱管闲事”的第三方挡在“门”外,防止海洋、天空和网络等空间成为其投送武力的通途和跳板,以便于专心处理好自己的事。

  报告认为,在这种能力建设方面,中国海军是当仁不让的重点所在。

  按照其说法,如果近期爆发此种规模的武装冲突,中国海军的作战样式为:在所谓“第二岛链”延伸至马六甲海峡一线,重点部署大型水面作战舰船和潜艇兵力实施拦截;在近岸和近海海域集中运用远程岸舰导弹、对海突击飞机、中小型水面作战舰艇进行抗击。


▲美国防部绘制的第一岛链、第二岛链示意图

  2013年版报告认为,中国海军当前的能力,已经足以在其海岸线以外1000海里范围内对敌方舰船实施拦截和打击;2015年的报告进而指出,中国海军在远程岸舰导弹、空/舰/潜舰导弹、潜射鱼雷及水雷武器方面的发展建设成就,使其能够对“多轴向”逼近的各支敌方舰(编)队实施高强度的致命性打击。

  第二,“蓝水海军”远海活动能力。

  2013年报告指出,中国海军将西太平洋以外的海区称为“远海”。在这些海区内,中国海军可能担负的任务包括:

  对重要海上运输通道进行护卫,使其免受恐怖主义分子、海盗和外国势力封锁的威胁;开展人道主义救援和灾难救助活动;实施海军外交和区域威慑行动;

  以增强防止美国等第三方抵近中国近海对台海或南海冲突进行干涉能力为目的的远海训练活动。


上图为1982年4月5日,以“竞技神”号和“无敌”航空母舰为核心,37艘战舰组成的“317特遣编队”赶赴马岛海域

  报告进而指出,中国海军在未来数十年内的目标,是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区域性海上力量(类似于20世纪80年代英阿马岛战争时期的英国皇家海军),具备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为期数月的高强度作战行动能力。

  2014年之后的报告中,将“全球范围”修改为“泛亚太地区”,而且也再没有拿当年的英国皇家海军进行类比。对于这方面能力水平,2017年版报告认为,中国海军实施远海任务的能力依然有限,但随着吨位更大、更为先进的航母和大型驱逐舰等舰船陆续入列,远海作战能力势必得到大幅提高。而且,中国海军在亚丁湾护航、搜救马航MH370航班客机、环球航行等行动中,已经充分地展示和检验了包括远海航行、指挥控制和实施各类作战行动在内的各种远海活动能力。

  第三,海基核威慑能力。

  对此问题,报告中的实质性内容不多。2014年报告的结论是,装载JL-2型潜射弹道导弹的“晋”级(094型)战略导弹核潜艇,已经于2013年具备了作战能力并入列服役,使中国海军首次具备了实用且“可信”的海基核威慑能力。后续年度报告中,对于该型战略导弹核潜艇开始执行战备巡航任务的时间,进行了一系列最终也没有做出定论的推测。


▲对于战略导弹核潜艇这种基于“末日设定”

  终极兵器而言,形成可信的威慑能力足矣

  第四,海军装备/舰船建造能力。

  报告认为,中国已经于2015年成为世界造船第一大国,而且造船生产能力仍在不断增长,可以建造潜艇、水面作战舰艇、航空母舰、两栖作战舰船在内的各型军用舰船。而且两大国有造船企业——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彼此间能够共享舰船设计和建造方面的信息,大大地提高舰船建造效率。中国造船企业的整体水平已经有了全面而显著的提高,舰船设计建造技术和管理方式水平越来越先进。不过,目前依然需要从国外引进某些舰船动力装置,但此类设备的自给率和国产化程度正在逐步提高的过程中。


▲大连船舶重工码头

  此外,报告特别关注了中国海军航母发展和南沙岛礁建设两个热点问题:

  第一,航空母舰发展问题。

  2013年版报告指出,“辽宁”号航空母舰的海试与服役,是近年来中国海军发展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但同时认为,该舰入列服役后的主要用途是科研与试验,因而很大程度上是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一种“标志”,是中国渴望大国地位的具体体现。确认中国正在建设国产航母之后,2014年报告指出,各航母战斗群组建之后,中国海军将能够实施类型广泛的海区控制和力量投送行动,总体上将提高其远海作战能力。


▲“辽宁”号航母舰载机夜间起降训练

  随着辽宁号航母各项训练活动和国产航母建造施工进度的不断加快,2015年版报告认为,该舰除科研训练任务之外,非常适合担负“舰队防空任务”,可以在岸基航空兵活动范围以外为编队“扩展空中掩护范围”。但同时强调,即便获得了完全作战能力,“辽宁”号航母也无法实现与“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相似的远程力量投送能力。这条看似比较“多余”的论断,此后接连出现在2016和2017年版报告中,足见美方对这一问题的复杂心态。


▲2016年版报告南海岛礁配图

  第二,南海岛礁建设问题。

  这一问题,最早以专题形式出现在2015版报告中,大概内容是美方注意到了中国开始将主权要求转化为岛礁建设的实际行动,但对这些建设的最终规模和目的并不十分确定。在2016年的报告中,该问题一跃成为报告的重点内容,对相关岛礁建设前后的卫星照片进行对比后认为:新建的机场、码头和补给设施使得中国海警和军方能够在南海以更为持久和更加灵活的态势保持存在。进而指出,这些设施能够提升中方对于其他争端方和第三方海空活动的探测能力,拓展了中方做出反应的能力,并明显缩短了做出此类反应的时间。

  2017年版报告重申了前一年的结论,公布了更为详细的卫星照片,并对各岛礁设施的功能区划进行了推测和标注。美方对这个问题的“惊诧”和重视程度,连续两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跃然纸上。


▲2017年版报告配图

  总的来看,美方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对于中国海军的发展建设情况重视程度非常之高,年度信息更新也称得上及时全面,而且其中的一些判断和结论,也能够根据情况发展和局势变化进行调整修正。但出于各种主观和偏见,其中必然有一些进行了刻意歪曲的内容。

  例如,在对中国海军远海活动进行评述时,至今没有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美方认为,中国海军在他国专属经济区海域内也有活动,因此也就没有理由要求美国海军停止在中国专属经济区海域的活动。

  这种说法,明显偷换了概念,中方反对的是美国海军在他国专属经济区海域实施的所谓“军事测量”和各类侦察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由航行”。所以,这种说法出现在对国会的正式报告中,略显奇怪,甚至有些可笑。


▲环太平洋军演中,中美海军军官进行搜救演习前的沟通

  不过,如果以积极的心态来看这些报告,其中对于中国海军各种能力短板的评述,多少有些提醒的作用,甚至有些“支招”的意味。

  例如,在对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进行评述时,历年报告都反复“提醒”中国海军要加强“深水海域反潜作战能力”和“第一岛链之外获取准确信息的能力”;在对远海作战能力进行分析时,指出中国海军在印度洋海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支援补给设施”。报告中的这些亮点,都可以看做是颇为中肯的“建议”,似乎值得中国海军加以考虑。


//s3.pfp.sina.net/ea/ad/13/0/08528a0e0530f2c6494c1b14e6c331b1.jpg
2017年版报告封面曾直接标出报告编制成本为9万7美元,相对于2012年版的8万5千美元来说堪称稳定。

  总而言之,来自其他国家的看法,对于战略性和国际性特点非常强的海军而言,固然重要,但片面歪曲也好,全面客观也罢,这些年度报告毕竟也只是一家之言。对处于重要战略转型期的中国海军来说,在做好顶层设计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保持定力,按照自己的想法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恐怕才是自身发展建设的根本所在。 (作者署名:军武次位面)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5 信长零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