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伏的海浪将夕阳的余晖剪碎,一块块暖橘色的光斑在海上时隐时现。远远望去,海天好像无数块细碎的宝石,在蓝色的绸缎上闪着耀眼的光。
李学周站在和平方舟医院船的后甲板,陶醉地欣赏着眼前的一切。
这是他在这条“大白船”上度过的第10个年头。他清楚地记得,2008年他去接船时,这个“大块头”给他的震撼——不是“船”吗?怎么比我待过的“舰”还要大?
那时的李学周只知道,眼前的这条“大白船”,是我国自主研制专门用来做海上医疗救护的医院船,觉得“自己有了施展拳脚的地方”。他没有意识到,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这条船将给他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读大学前,别说大海,就是大江大河都没见过。”自小在新疆出生长大的李学周告诉记者,“第一次看见蓝色的大海,恨不得一个猛子扎进去游一圈!”
在接下来的10年中,李学周不仅投入了大海的怀抱,更随着和平方舟投入了世界的怀抱——目前,他已在3大洋6大洲的37个国家留下足迹。
世界航迹,中国魅力。这艘画着红十字的“大白船”,带给了李学周前所未有的视野,也带给了他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刊于《解放军报》2018年11月16日第五版
和平方舟的中国魅力
■本报记者 陈国全 中国军网记者 孙伟帅 特约记者 代宗锋
▲ 沐浴朝霞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又迎来忙碌的一天。江山 摄
起伏的海浪将夕阳的余晖剪碎,一块块暖橘色的光斑在海上时隐时现。远远望去,海天好像无数块细碎的宝石,在蓝色的绸缎上闪着耀眼的光。
李学周站在和平方舟医院船的后甲板,陶醉地欣赏着眼前的一切。
这是他在这条“大白船”上度过的第10个年头。他清楚地记得,2008年他去接船时,这个“大块头”给他的震撼——不是“船”吗?怎么比我待过的“舰”还要大?
那时的李学周只知道,眼前的这条“大白船”,是我国自主研制专门用来做海上医疗救护的医院船,觉得“自己有了施展拳脚的地方”。他没有意识到,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这条船将给他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读大学前,别说大海,就是大江大河都没见过。”自小在新疆出生长大的李学周告诉记者,“第一次看见蓝色的大海,恨不得一个猛子扎进去游一圈!”
在接下来的10年中,李学周不仅投入了大海的怀抱,更随着和平方舟投入了世界的怀抱——目前,他已在3大洋6大洲的37个国家留下足迹。
世界航迹,中国魅力。这艘画着红十字的“大白船”,带给了李学周前所未有的视野,也带给了他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和平方舟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和感谢。江 山 摄
有一种魅力,叫“和平方舟”
西印度洋海面上传来的一声汽笛,点燃了守候在岸边所有人的热情。手举中国、肯尼亚两国国旗的人们,早已排成厚厚的人墙,眺望着正从海平线驶来的白色大船。
53岁的阿布迪是肯尼亚蒙巴萨的一名警察。几天前,阿布迪就从当地报纸上得知,一艘来自中国的医院船将访问这里。此时,负责安保的阿布迪内心和正在欢呼的人们一样,兴奋而又好奇。
正在和平方舟医院船上站坡的医生陈明霞,觉得那一天“太热了”——一来因为天气,二来因为人。“老远老远就听见了欢呼声,人群里还能看见有人在跳当地舞蹈,太热情了。”她回忆说。
那天,正在执行“和谐使命-2010”任务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抵达肯尼亚,开始进行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和医疗服务。
▲和平方舟医院船医疗救护直升机起飞。代宗锋 摄
这一天,是2010年10月13日。
这一天,是中国海军舰艇首次访问肯尼亚。距离上一次中国船只来到这里,已经过去了600多年——公元1415年,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曾抵达东非印度洋沿岸肯尼亚的马林迪、蒙巴萨等地。
600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并不凸显。然而,当把这两艘相隔6个多世纪的中国船放在一起时,我们会发现:无论是600年前的郑和船队,还是600年后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都是怀揣着一颗友好而温暖的心。
“和平方舟”这颗友好而温暖的心,从“和谐使命-2010”医疗服务任务开始,跳动于蓝色的海洋之上,跳动于许多陌生的外国民众中间。
和平方舟医院船政委陈洋阳的办公室里,张贴着一幅世界地图。在这幅已经微微泛黄的地图上,陈洋阳用黑色马克笔标注了他所有到过的地方。那20几个小黑点,凝聚了他“当海军,看世界”的梦想。
不仅是陈洋阳,在和平方舟医院船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录方式:李学周用彩笔圈出笔记本上的各国电话区号,女兵张新成会在日记里简单画出到访国家的轮廓,信号班班长韩大林则会在到访地买一枚颇有当地特色的冰箱贴……
这些普普通通的中国水兵,用自己的方式,标注了和平方舟的世界航迹。
世界航迹,中国魅力。阿布迪终于在和平方舟离开肯尼亚的前一天抽身出来,他想见识一下中医,还想让中国医生给他瞧瞧多年的腰椎间盘突出。
接待他的,是中医科医生陈明霞。
不一会儿,阿布迪的背上出现一个个圆圆的火罐印。他轻轻摸着肩胛骨处那个微微隆起的印记,不住地点头:“太神奇了!真是太舒服了!”
8年过去,陈明霞对这个场景至今难忘——
当和平方舟医院船离开蒙巴萨时,她看到长长的送行队伍中,阿布迪一边维持秩序,一边转身向她挥手。
▲ 当地小朋友身穿传统服装热情欢迎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首次到访安提瓜和巴布达。江 山 摄
有一种自信,叫“和平方舟”
在和平方舟医院船上,有这样一块地方,面积不大,却“容纳”了整个世界——那就是和平方舟医院船的会议室。
在这间小小的会议室的墙壁上,悬挂着几十块来自不同国家的徽章。每一块徽章的背后,都有一段闪光的岁月和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第一次走进这里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如博物馆般的陈设,大概在中国海军舰艇家族里也是独一份!
都说透过一个人的眼神,可以读出这个人的内心状态。无论是来参加任务临时抽组的医疗队,还是在船上待了好多年的老船员,只要提起和平方舟医院船,他们的眼神中都透着自信。
这份自信,源自和平方舟的独特使命,源自中国的大国风范。
▲多米尼克总统查尔斯·萨瓦林偕夫人登上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看望慰问医护人员。江山 摄
如果说,中国海军战斗舰艇散发着雄性力量,那么,和平方舟医院船则格外与众不同:“她”,散发着一种母性光辉。
这光辉,来源于和平方舟医院船的天然属性——战时进行海上伤病员医疗救护与后送,平时开展国际人道主义医疗服务、重大灾难应急救援、对外军事医学交流与合作;
这光辉,来源于和平方舟医院船上的人们——每一名船员和医务工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每一次救助的无私无畏与医者仁心;
这光辉,来源于和平方舟医院船所特有的担当——秉持和谐世界、和谐海洋的理念,播撒大爱,当好和平友谊的使者。
于是,一幅幅爱与温暖的画面嵌入和平方舟的世界航迹。沿着这条航迹,我们可以看到,和平方舟医院船在世界各地拥有大批“粉丝”。
和平方舟医院船海上医院护士哈杨,忘不了2014年美国珍珠港发生的一幕。那一年,和平方舟医院船第一次受邀参加多国联合军演。
▲华侨华人挥动两国国旗参观和平方舟。江山 摄
当主办方组织参演各国医务人员参观几艘舰船时,大家纷纷把和平方舟医院船作为参观的首选。
“和平方舟”成了2014年珍珠港里的热词,和平方舟医院船在那一年成了享誉中外的“明星舰”。
时任美国海军第三舰队医疗主管、环太演习联合指挥所医生提姆西·希曼带领演习卫勤能力评估组,在参观了和平方舟后感叹:“医院船总体设计的科学性、医护人员的专业性和医疗设施的完备性,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美国“仁慈”号医院船整形外科医生戴维德·佛伦在医学交流论坛结束后,在人群中搜索着一名中国医生。当看到正要离开的中国外科医生张剑时,他一个箭步上去“拦住”了张剑。
原来,张剑所做的《损伤控制手术和再生医学技术》的学术报告,让戴维德产生了共鸣。他没想到“中国军队外科医生在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水平与美国处在同步阶段”,他想“与这名中国医生深入交流”。
当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海军战舰家族的时候,大家不会忘记,有一种自信,叫“和平方舟”。
▲航行中的和平方舟医院船。代宗锋 摄
有一种情怀,叫“和平方舟”
何正“火”了——在和平方舟医院船执行完“和谐使命-2017”任务回到舟山后不久,这位年轻的外事参谋成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不过比何正还火的,是他刚出生不久的儿子——何平方舟。这个小家伙因为名字、因为爸爸、因为那条“明星船”,成了2017年底的新晋小“网红”。
在过去的155天里,何正随着和平方舟医院船逆时针环非洲一圈,赴吉布提、塞拉利昂、加蓬、刚果(布)、安哥拉、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及东帝汶访问,并提供人道主义医疗服务,技术停靠斯里兰卡、西班牙,期间在亚丁湾、吉布提,为我护航官兵和驻吉官兵、施工人员进行医疗巡诊,总航程2.87万余海里。
远航归来,和平方舟医院船与军娃何平方舟都迎来一个隆重的“第一次”:和平方舟医院船迎来入列10年以来的第一位“荣誉船员”何平方舟;何平方舟在2017年的冬天,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份沉甸甸的荣誉。
从船长郭保丰手中接过“荣誉船员”的证书,何正为儿子何平方舟由衷地高兴。他觉得,“当中国海军简直爽翻了”!
▲航渡在太平洋某海域的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举行宣誓仪式。代宗锋 摄
从2008年到2018年,许多人来到这里,又离开这里。这艘身披红十字的“大白船”上沉淀了太多人的太多情感。
每一次任务执行完之后,望着大家离去的背影,船长郭保丰总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习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挂满徽章的会议室里,任凭记忆汹涌翻滚。
对每一个在和平方舟医院船上生活过的人来说,这艘医院船就是他们在海上的家;走出去,这些把自己称作“和平方舟人”的人们就代表了祖国。这一方“流动的国土”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理念。
于是,和平方舟医院船既是国与家最直接而美好的代名词,也是“和平方舟人”肩上如山的责任。
在信号班长韩大林记忆里,定格着这样一幕。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驶离多米尼克罗索港时,海军官兵在甲板挥手告别。江山 摄
那天,汽笛拉响,和平方舟医院船即将驶离秘鲁卡亚俄港港口。突然,准备收起舷梯的战士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这一停,是为了一对迟到的华人老夫妇,他们错过了舰艇开放时间。
老太太嗔怪老爷子开车太慢,差点就误了“见到亲人的机会”。老两口希望能在船离开之前到甲板上站一下,没有别的要求,“只要站几分钟就可以”。
老两口在海军战士的搀扶下踏上舷梯。站在宽阔的后甲板上,老两口的手紧紧地牵在一起。环顾四周,老爷子突然松开老伴的手,缓缓下蹲,然后跪在了甲板上。
老人将脸颊轻轻贴在甲板上,仿佛贴紧母亲的胸膛。转过脸,他轻轻亲吻着甲板,眼中的泪水重重地掉落在甲板上。这一吻,他仿佛用尽了余生所有的气力。
汽笛再次拉响,老两口挥手告别的身影越来越模糊。目睹了这一切的韩大林回到战位,悄悄拭去眼角的泪水,一股无形而温暖的力量充满了他的心房。
▲远海大洋,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正破浪前行。江山 摄
从和平方舟领略中国海军新时代风采
■中国军网记者 孙伟帅 本报记者 陈国全 段江山
生命中有些地方,哪怕只去过一次,也会永远留在记忆之中。
对和平方舟医院船信号班长韩大林来说,菲律宾,莱特湾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他时常在想:5年前,他们刷在莱特湾防波堤上的那个醒目标志还在吗?
那个标志是他和战友们亲手漆上去的——长方形、白底,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红十字,红十字下方写着“ARK PEACE”,也就是“和平方舟”。
5年前的那场超强台风,让菲律宾塔克洛班市从美丽的海滨小城变成满目疮痍的灾区。在抵达灾区的16天里,韩大林和战友们驾驶着救生艇一趟一趟往返于码头和海上医院,将救灾物资送上去,将伤病患者接上船。
▲和平方舟医院船与152舰艇编队会合。代宗锋 摄
防波堤上的“ARK PEACE”标志处,正是救生小艇停泊的地方。
时光荏苒,或许那个标志依然还在,或许它已经在海水的冲刷之下颜色变浅、变淡。但无论如何,以它为标志的那场生命营救,永远印在韩大林和许多战友的脑海中,成为他们军旅生涯中的难忘时刻。
同样,在塔克洛班市民众的记忆中,也一定还记得带给他们生命希望的中国军人,一定还记得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一定还记得停泊在莱特湾里的那条白色大船——和平方舟。
“没有大炮,没有导弹,没有鱼雷……它满载着中国军队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尊重,是和平发展的‘中国名片’。”中国驻东帝汶大使刘洪洋在和平方舟甲板招待会上这样介绍和平方舟医院船。
▲和平方舟踏浪前行。琚振华 摄
这艘散发着“母性光辉”的医院船,带给世人的是健康和生命,向世界传播的是中国海军和平发展的理念。翻开中国海军的发展相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仅仅是和平方舟,中国海军新时代和平风采,谱写在一道道深蓝航迹里——
亚丁湾上,人们看到了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国力量”。自2008年首批护航编队出征以来,至今已有30批护航编队,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10年间,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圆满完成了6500余艘中外船舶护航任务。
叙利亚爆出化学武器袭击事件,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叙利亚与禁化武组织和联合国合作,销毁其所有化学武器。2014年1月7日,中国海军第16批护航编队盐城舰进入叙利亚领海,开始正式执行叙化武护航任务。
马尔代夫遭遇淡水危机。2014年12月5日深夜,中国海军长兴岛船接到命令迅速调转航向,仅用50多个小时就抵达900多海里外的马累市,当天即为其输送600余吨淡水。
▲航行中的和平方舟医院船。代宗锋 摄
2015年,一张来自也门的“牵手照”持续刷屏。照片中,一名中国海军女兵牵着一个小女孩的手,她们的笑容令人心安。谁能看出,小女孩刚刚经历了也门的战火纷飞?那一场紧急撤离中,中国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在短短十几天里,从也门成功撤离中国公民600余人,以及来自15个国家的外国公民279人……
网友们喜欢用“下饺子”来形容中国海军舰艇入列的速度。当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到中国海军日渐发达的“肌肉”时,我们更应看到其肌理的温度。在那一艘艘钢铁战舰的船舱里,在那一张张普通水兵的面孔上,我们不仅能看到中国海军新时代的表情,还能聆听到大国海军和平梦想的呼吸。
▲当地中学学生为即将离开的“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官兵进行文艺表演
站在码头,凝视着船身上醒目的舷号“866”,和平方舟“元老”、机电班班长丁辉笑着说:“我现在已经是个‘手捧保温杯’的中年大叔了,可是我们的‘女神’还正青春!”
如今,这艘被自己人称为“女神”的船仍在远航途中。这艘被外国友人称为“生命之舟”的船,继续着“和谐使命”,继续载着一张张自信的面庞,向世界展示中国海军的时代风采。
▲和平方舟首次靠泊在多米尼克首都罗索港。江山 摄
和平方舟 友谊之舟
■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船长 郭保丰
和平方舟医院船是目前海军唯一一艘在编的大型海上医疗平台。入列东海舰队某作战支援舰支队10年来,航迹远及3大洋6大洲,到访37个国家,累计服务18万余中外民众,先后有2000多名世界各国政府领导、元首贵宾和医学专家走上和平方舟,参观军舰、接受服务、交流业务,零距离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播撒大爱、传递和平的浓浓善意。
大爱无私。和平方舟官兵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南丁格尔精神,用人道关怀、救死扶伤的真诚行动,传扬和平,传播友谊,传递关爱。中国“红十字”的身影和航迹进入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视线,世界红十字会官员称:“和平方舟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哥斯达黎加副总统路易斯.利伯曼.金斯伯格登临医院船接受中医治疗。代宗锋 摄
大爱无疆。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国际红十字会的主要成员国之一,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创始国之一,有责任和义务参与世界和地区安全与发展的重大事务。近年来,和平方舟始终以使命任务为牵引,频频亮相重大军事活动舞台,先后参加了菲律宾人道主义医疗救助、“和谐使命”系列海外医疗服务。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书写着中华医学的神奇和中国军医的仁心大爱。
大爱无言。尽管语言不同、肤色不同,但全世界人民对和平和健康的认可是相同的;尽管风俗不同,理念不同,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相同的。10年来,和平方舟用精心的服务和一流的技术,赢得了到访国人民的高度认可,巩固和发展了中国与亚、非、拉、欧、南太等国家地区的传统友谊,广泛传播了和谐世界、和谐海洋的理念,生动书写了我国军事外交工作新篇章,充分展示了我负责任大国和我军和平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和平方舟是一艘名副其实的和平方舟、生命之舟、友谊之舟。在未来的航程上,和平方舟将继续传播和谐理念、传递和平声音,弘扬人道、博爱和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