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今年的清明祭扫活动从3月25日开始至4月16日,共计23天。而3月25日和26日作为清明祭扫第一个周末,迎来扫墓首个高峰,情况如何呢?记者连续两日走访了本市多家公墓和殡仪馆。
周末的早上,津涞公路虽有些堵车,但通行还算畅通。记者刚刚左拐进入西城寝园的停车场,就被远处一阵惊天动地的“轰天雷”吓出一身冷汗。足球场大小的停车场已经满满当当,在工作人员指挥下,车辆有秩序的停放并未发生拥堵现象。沿甬道前往公墓,人来人往秩序井然。在公墓门口,有卖菊花的,一把几十元钱,这种菊花祭奠的方式感觉比烧纸放炮显得更文明更雅致。
然而时不时的鞭炮声破坏了这个肃穆的氛围。“真够讨厌的,不是有规定不许祭扫场所放炮吗?这一惊一乍的,怎么让人寄托哀思。”不少沉浸在悲伤中的市民,对不远处传来的鞭炮声满腹怨言。记者在陵园四周,看见了不少警示性的标语,文明祭扫禁放鞭炮。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发现有放鞭炮的也会上前阻止,但是场地太大了,而且很多是祭扫活动完毕,将鞭炮点燃扔在地上就走了,很难及时发现并处理,所以只能寄希望前来祭扫的市民们,用更文明的方式进行祭扫活动,不要破坏整个陵园肃穆的氛围。
程林庄第二殡仪馆由于临时增设了不少停车点,交通秩序比往年要好了很多,而改造后的陵园也整洁干净不少。但是祭扫场所明令禁止的限烧、禁炮现象却一样没少。这类现象,记者在南马集公墓和北仓公墓都有发现,大多数都是祭扫完毕后,各家亲属组成车队,在马路旁点上一挂鞭炮,然后扬长而去。
缅怀逝者,希望广大市民可通过鲜花换纸钱、集体共祭、网上祭奠、家庭追思会等文明祭扫方式,在文明、绿色、宁和的环境中悼祭逝者,用环保祭祀让清明节更显“清明”。(北方网编辑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