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赵毅波)山东最大民营企业之一晨曦集团突然倒下一个多月后,其背后曲折终于揭开面纱。
8月29日,新京报记者自负责晨曦集团破产案的山东省莒县人民法院处获悉,在晨曦集团因经营管理不善,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之前,至2017年,晨曦集团、海右石化等企业已面临无力偿还金融机构巨额借款利息的局面。
就在2017年两会上,邵仲毅曾在接受中国网采访时颇为无奈地表示:“2013年,银行突然抽走了晨曦集团19亿元流动资金,使得企业一度面临非常艰难的境地,当时还是山东省省长,现在的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亲自出面多方协调,才为我们争取到一线生机。”
在两会上吐槽后,邵仲毅获得了当地国企的支持。
根据新京报记者获得的莒县法院8月27日最新裁定文件,2017年4月28日,海右石化增资至5亿元,增加新股东莒县国资公司,出资额3亿元(持股比例60%)。2017年12月26日,莒县国资公司将其所持3亿元出资中的1.5亿元转让给新股东莒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18年1月23日,莒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将其所持1.5亿元出资又转让给新股东莒县公共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这一系列股权变动的原因在于:为化解晨曦集团融资风险,莒县国资公司为晨曦集团扩大融资垫付各家金融机构巨额借款利息。为保全海右石化资产,维持企业生产经营,同时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经两公司协商,莒县国资公司未履行相关必要手续为晨曦集团垫付的3亿元借款利息折算成3亿元股金出资,以增资形式债转股,持有海右石化60%股权。
然而,这笔“债转股”如今的性质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