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何奎山通讯员粤海渔 2015年,广东省纳入监测的39个市政污水入海排污口中有20个污水超标,深圳市蛇口工业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和小梅沙排污口“榜上有名”。昨日是世界海洋日,省政府新闻办在阳江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15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海洋环境公报)和《2015年广东省海洋灾害公报》(以下简称海洋灾害公报)。据海洋环境公报,2015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大部分为清洁或较清洁,近90%的近岸海域水质符合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比例与前年接近。去年,全省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8.77亿元,死亡(含失踪)6人,风暴潮是最主要灾害,灾害损失超过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的99%。
劣四类水质海水面积小于4%
据海洋环境公报,去年广东省在近岸海域共布设320个水质监测站位,开展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海水质量监测。全省近岸海水水质状况总体良好,近岸海域海水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比例年平均值达到88%;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年平均值为3.97%,主要分布在珠江口和汕头港、湛江港局部海域,污染要素主要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省海洋与渔业局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前年近岸海域水质达到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比例年平均值接近90%,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年平均值为3.7%。对比来看,2015年近岸海域水质变化不大。
市政污水入海排污口过半超标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何少青表示,2015年全省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总体稳定,但“陆源排污压力依然较大”。
去年,广东全省纳入监测的入海排污口共74个,分布在14个沿海地级以上市沿岸,其中珠三角地区沿岸33个,粤西地区沿岸28个,粤东地区沿岸13个。据海洋环境公报,74个排污口中有28个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占比约37.84%,主要超标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
记者注意到,所有超标入海排污口中,市政污水入海排污口问题最严重,39个排污口有20个超标,超标率为51.28%。海洋环境公报同时公布了所有被监测到排污超标的入海排污口,市政污水排污口主要分布在粤东和粤西地区沿海。
“市政污水排污入海问题在粤东和粤西地区较严重,主要是因为财力有限,污水处理设施落后,很多地区城镇污水收集管网还没有覆盖,污水就直排大海了。”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陆超华称。
风暴潮等海洋灾害导致28.77亿元损失
2015年,广东省有6人因海洋灾害死亡或失踪,风暴潮和赤潮等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达到28.77亿元。省海洋与渔业局发布的海洋灾害公报显示,去年全省发生风暴潮2次,分别为“莲花”和“彩虹”台风风暴潮,直接经济损失28.77亿元,灾害损失居全国第二位。
此外,全省海域发生赤潮7次,较2014年减少8次,累计发生面积约39平方公里。也是1997年以来累计发生面积最少的年份。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广东沿海海平面较2014年下降了30毫米,但比常年(1975年至1993年的平均海平面)高75毫米。“广东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上升速率为3.3毫米。”何少青介绍称,广东海平面上升速率高于全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平均水平。
海平面升高,也加剧了沿海台风风暴潮、海岸侵蚀、咸潮入侵等灾害程度。据海洋灾害公报,去年10月份强台风“彩虹”登陆湛江,因为海平面处于季节性高海平面期,台风引发的风暴潮和海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6亿元。
2060头中华白海豚栖息珠江口水域
据省海洋环境公报,2015年,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共接到鲸豚搁浅宝安11起,其中中华白海豚8头,江豚3头,广州、顺德、湛江均相继出现海豚误入内河搁浅事件。
去年6月,一头中华白海豚出现在顺德河道,经海洋渔业局组织救护,成功引导该海豚游出内河。去年10月16日,一头白海豚误入佛山东平河道,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8艘渔政船和40多艘渔船将其驱往番禺莲花山出海口。但不久,该头白海豚再次出现在广州珠江水域,省海洋与渔业局进行多次搜索和寻呼。记者从省海洋和渔业局了解到,该头白海豚在2011年就曾被拍摄到,保守估计年龄超过30岁,已经接近白海豚一般寿命。
据记者了解,2015年,省海洋与渔业局海豚资源监测团队共目击海豚378次,发现了2416头海豚,累计识别在珠江口水域栖息的中华白海豚2060头。监测结果显示,内伶仃周边水域中华白海豚总体年龄结构比珠江口中、西部种群略差。过去五年,省海洋与渔业局累计识别的海豚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