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9月底西康路一家饭店引入上海第一台“分享冰箱”,到长寿路街道普雄馨苑小区设立“社区食物银行”,再到喜士多三家门店先后设立“爱心冰箱”,“分享食物”这一爱心形式在申城不断扩容,但同时也面临着重重困境。“一人多拿”仍是“爱心冰箱”面临的最大难题,此外,喜士多的两台“爱心冰箱”因无法将冰箱摆放在店门口而选择“撤柜”。
困境① “一人多拿”
9月底,西康路一家饭店引入了国外的“分享冰箱”模式,定期将食物放在门口的冰箱里,供附近的贫困人群和流浪人员领取。之后,这一模式又被推广到该饭店的其他两家门店。
昨天下午四点半,记者在西康路“爱心冰箱”设立点看到,店员放入冰箱的食物,在短短五分钟内就被一扫而空,还有部分中年人带着塑料袋过来装食物。
据该饭店店长谭先生介绍,“爱心冰箱”开设期间,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食物分配不均。因为是定时补给食物,不少住在附近的居民会算好时间,准备好袋子过来装食物。因此,食物常常刚放入冰箱就被一扫而光。“多拿”的人往往是不需要帮助的,反而一些流浪汉等需要食物的人群会拿很少东西。
谭先生表示,一开始引入国外的这种爱心模式,主要是为了帮助流浪汉、环卫工以及家庭有困难的居民。但目前由于知晓度越来越高,部分住在较远地方的居民也会骑着电动车过来取食物,并且一人领多份,或者一天来两次。
在晨报之前的报道《再探“分享冰箱”领取秩序改善了》一文中提到,长寿路街道普雄馨苑小区设立的“社区食物银行”通过实名制登记制度和志愿者负责发放食物等方式,杜绝了一人一天领取多次以及一次多拿的情况。
喜士多设立的“爱心冰箱”则在冰箱的显目位置注明了“一人一份”,同时,安排工作人员发放食物,几名经常来领取食物的老人还自发成为了维持秩序的志愿者,因此混乱的领取行为比较少见。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爱心冰箱’设立之初,一些年轻人和小孩因为觉得新奇也会过来排队,甚至重复排队,但时间久了之后,一般都是有实际困难的人群才会定期过来领取食物。”
谭先生告诉记者:“‘爱心冰箱’每天会补给两次食物,分别是上午11点和下午4点半。店内工作人员有限,一般由志愿者负责维持秩序。上午会有社区志愿者过来发放食物,每人一份。考虑到志愿者大多年纪较大,冬天天气又比较寒冷,所以下午就没有安排志愿者在现场维持秩序,是让大家自行领取食物,这时就会出现‘一人多拿’的情况。目前我们也在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招募更多的志愿者,或者开发类似于售水机、饮料售卖机式的‘爱心冰箱’,领取食物需要刷卡或者身份证等。”
困境② “无处安身”
之前喜士多便利店共有三家门店开设“爱心冰箱”,但短短1个月内,两家门店的“爱心冰箱”因为道路整治检查无法放在门店外而选择“撤柜”。目前,只剩下茅台路店继续开设。
上个月底,住在华灵路附近的周阿姨像往常一样,来到设在华灵路11号的“爱心冰箱”领取食物。但和往常不同的是,工作人员告诉她,这里的“爱心冰箱”即将取消,不会继续供应食物了。和华灵路“爱心冰箱”有同样遭遇的,还有设在吴中路的“爱心冰箱”。
据喜士多采购处企划雷女士介绍:“‘爱心冰箱’最早是设在茅台路店和吴中路店,由于道路整治检查,不允许将冰箱放在门口,于是我们就撤消了吴中路店的‘爱心冰箱’,之后在华灵路店开设‘爱心冰箱’。没想到十多天后,同样因为道路整治检查,被告知冰箱必须摆放在门店内。”
大场镇城管执法中队李班长告诉记者:“当时过去巡查的时候,发现他们把冰箱放在门店外。在没有接到任何关于‘爱心冰箱’可以摆出来的通知的情况下,我们按照《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对其进行了告知。”
根据《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25条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桥梁、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及其他公共场所设摊经营、兜售物品,本市道路两侧和广场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经营者不得超出门窗和外墙设摊经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道路、桥梁、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及其他公共场所堆放物品,影响市容环境卫生。因此,即便是放在店门口的台阶上也是不行的,“爱心冰箱”虽然没有经营性质,但也属于“占道堆物”,违反了相关条例。大场镇城管执法中队内勤王队员表示,如果想要将冰箱放在门店外,需要去市容局申请相关的摆放许可证,例如售卖早餐的爱心帮帮车。
在收到告知后,店员将冰箱移回了门店内,又继续开放了几天。雷女士说:“便利店面积狭小,领取食物者和消费者只能通过同一个门进出,这样会造成店门口拥堵,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另一方面,真正需要领取食物的人一般都不会进入便利店,还有部分消费者在便利店内看到‘爱心冰箱’后,就会领取食物,而这部分人其实并不太符合‘爱心冰箱’的目标帮助对象情况,这就违背了我们当初设立‘爱心冰箱’的初衷。我们对不同门店来领取食物的人员进行了比较,发现华灵路店这边有很多在附近居住或者工作的年轻人也会过来领取食物。多方面考虑后,就撤销了华灵路店的‘爱心冰箱’。”
雷女士表示,如果下一步在其他门店设立‘爱心冰箱’,会考虑向相关部门申请许可证。
困境③ 人群聚集
喜士多“爱心冰箱”虽然有专门人员发放食物,避免了“一人多拿”的问题。但由于人手有限,发放食物的时间是固定的,即晚上7点到9点,通常20分钟左右就会被领完。因为时间固定且有限,造成大量人群在短时间内聚集排队,带来潜在的安全问题。
要想避免发生安全问题,就得减少人群聚集,喜士多“爱心冰箱”选择了减少每天的食物供应量。据雷女士介绍,一开始每天会提供一百多份,但由于来领取食物的人过多,经常会排起长队,相关执法部门也向门店工作人员建议要预见性地考虑安全问题,来领取食物的大多是老年人,冬天天气寒冷不适合长时间在外排队,以及人流量过大可能会带来安全问题。综合考虑后,茅台路店最后决定减少每天的食物供应份数。现在每天的发放量控制在100份左右,同时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维持队伍秩序,并告知后面来排队的人群“今天的食物供应就到这里,继续排队可能无法领取到食物,请明天再来排队”,以免耽误排队者的时间或是造成不满、引发矛盾等。另一方面,由于放在“爱心冰箱”内的都是临期食品,每天的库存有限,因此在冰箱上会贴有“数量有限,敬请谅解”的字样。
虽然减少食物供应量能够暂时缓解大排长队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与此同时,减少食物供应也就意味着部分人无法获得免费食物,抑制了“爱心冰箱”的作用。雷女士表示,排队的人过多会造成道路堵塞,也给老年人的身体增加了健康负担,确实存在一定问题,减少食物供应也是无奈之举,但茅台路店的“爱心冰箱”主要是满足附近有需要的老年人,所以减少食物供应量造成的影响不大。
“‘爱心冰箱’设立后,不少网友希望能够在杭州等其他城市推广这一做法,我们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如果在上海开展得不错,会考虑向全国其他地方的门店推广。”雷女士说。